导师队伍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张勤进副教授

张勤进副教授

发布:2024-12-09来源:

个人简介

张勤进,工学博士,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能源行业岸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船舶混合电力推进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大连海事大学“星海工程”人才计划、大连海事大学优秀航海类教师。主要从事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及新能源混动船舶、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新能源制氢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项目1项以及国家电网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重点项目、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在内的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中科院Top期刊论文17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际发明金奖、辽宁省学术成果三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等。自2018年成为硕导以来,共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21名,2人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4年被评为“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先进事迹

(一)严谨治学,重视教学创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老师自2016年留校任教以来,始终秉持严谨治学、敬业爱生的原则。他对待每一堂课程及研究工作均持严谨态度。张老师深知,教育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更关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他致力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张老师主讲本科《电工学》系列课程及《电工学新技术实践》,并为研究生讲授《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前沿技术》课程。他不断实践教学改革,尝试教学创新。作为《电工学》课程负责人,该课程已获评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并成功获批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此外,张老师先后主持及参与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在教学成果方面,发表教研论文3篇,荣获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并被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1项。

潜心科研,产出成果卓越

在科研道路上,张老师始终秉持科学严谨、勇于创新的精神。自博士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绿色船舶领域的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新能源发电技术与船舶应用的深度探索和前沿突破。他不仅在理论上深入钻研,更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主导并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绿色船舶的设计、建造及优化,还涉及到了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高效转换与能量管理技术的创新。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张老师始终将个人的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致力于推动船舶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和电气化发展。

在科研道路上,张老师带领他的学生们从未停下脚步,不断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子课题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项目1项以及国家电网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重点项目、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其中中科院Top期刊论文17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际发明金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项;入选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大连市青年才俊、大连海事大学“星海工程”人才计划;担任国家能源行业岸电设施标委会委员,IEEE会员,并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Applied Energy,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ISA Transactions等10余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以及《电网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大连海事大学学报》《中国航海》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因材施教助力个性化发展

张老师坚信,教育的真谛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深入挖掘与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他始终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为他们打造一个既充满激励又充满挑战的学习氛围。他深知,每位学生的兴趣、学习方法和职业规划都独具特色,因此,在指导学生时,张老师特别注重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梦想,并据此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和方案,确保他们能在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同时,张老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自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张老师已独立培养出10名硕士毕业生,同时指导着11名在读硕士生,协助指导3名博士研究生和12名硕士研究生。在他的指导下,研究生们在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包括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东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水下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实物组二等奖、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创意设计科目潜力奖等,张老师本人也两次荣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研究生两次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荣获2024年度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张老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文献、深入思考并积极提问,以此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张老师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有效合作。目前,张老师指导的毕业研究生中,有三人分别在大连理工大学、西澳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继续深造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兴、南瑞继保、中车四方研究所、船级社、台达电子、中航工业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深圳海事局、比亚迪、九州电器、美的研究院、普源精电、国家电网等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

(四)辅相成,师生共同成长

在张老师看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教学互动,它是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他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思想碰撞催生了无数创意和灵感。同时,张老师也从学生那里汲取了大量新观念和新视角,这种互学互促的氛围让整个团队洋溢着活力与创造力。

在共同成长的旅程中,张老师始终展现出谦逊谨慎、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他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探索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他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自己的教学和指导方法。这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张老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和研究者,而且也让学生成为了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