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队伍建设
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陈海泉教授

陈海泉教授

发布:2024-12-09来源:

个人简介

陈海泉,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辽宁省船舶机电一体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市船舶机电配套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大连市船舶与海工机电配套设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大连海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任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船级社第七届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由他主编的《船舶辅机》教材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20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材。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19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获得第39届木兰奖学金;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名师奖;获评为大连海事大学第六届硕博论坛优秀指导教师;研发的船用起重机减摇补偿技术,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银奖。作为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多年来一直负责团队的管理工作。

先进事迹

(一)精心施教注重创新实践

图2 陈海泉教授带领学生到大连华锐重工实习

陈海泉教授始终秉承以爱育人,以德立教,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学术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全力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全面践行学生工作育人、教学工作育人、实践工作育人和科研工作育人,且成效卓著。陈老师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主持了多个教改项目,将现代化软件和行业前沿知识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由他主编的《船舶辅机》教材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材。此外,陈老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实践能力,在项目共研中提升科研实力,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奖励和荣誉;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控制大赛”等A类创新创业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

科研攻关,产出卓越成果

图3 陈海泉教授赴宁波航标处调研

陈海泉教授带领团队老师与同学对船舶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开展科研攻关,以海事大学平台为依托,历经十余年,在海上重大件吊装减摇补偿技术、绳驱动并联机器人技术海上稳定廊桥运动补偿技术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了我国海洋工程核心装备技术的国产化发展。其中,海上重大件吊装减摇补偿技术的研发成果经中国航海学会专家组鉴定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由教育部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显示该成果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此外,上述成果还入选了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榜单,被视为在海工领域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开创性突破性的先导技术成果。近年来,依据以上成果所设计研发的海工装备产品已在中远海运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国家公益性保障单位)等多家单位进行了应用,并获得了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成果转化可行性得到充分验证。陈海泉教授带领团队通过产学研用联合科技攻关,打破了欧美国家对高端海工装备的技术垄断提升了国产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的竞争力。在涉海领域提高了我国的海洋建设和远海补给保障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科教报国,培育优秀人才

图4 陈海泉老师带领学生研究海工装备中的吊装减摇设备

陈海泉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爱心、耐心、细心来指导和教育学生,陪伴学生们成长和成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他还鼓励学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为祖国和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工程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我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建设输送最优秀勤奋、踏实的人才。目前已经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共计168名,其中有多也走上了讲台,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教师。陈老师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同时,注重在自身品德和学术道德修养方面,以模范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学生,进而实现科教报国。近年毕业生就职单位包括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上海海洋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中国船级社、美国船级社、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船研所、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所属研究所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涉海领域的科研人才。

情系学生做好良师益友

图5 陈海泉老师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陈海泉教授事必躬亲,对待每个学生的论文专利等成果,从各个方面严格把关、字字推敲给予学生们真诚的帮助。同时他主张实行每周研究生例会制度,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多提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陈老师也会积极参与讨论并答疑解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尽管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但认为多跟学生沟通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悉心解答学生在求学之路上的困惑,愿意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科研工作中的关键点,学生们从老师的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中受益良多。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想法,搭建实验设备等,陈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与保障、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后顾之忧37年来,陈海泉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学生指导等一线工作中带领团队共同面对科研中的困难、分享成功时的喜悦,所结下的师生情谊在时间的流转中愈发坚韧而美好,成为同学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